找到相关内容653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知义法师答:儒家说食色性也。佛制戒淫茹素,二者孰是?

      知义法师答:都对。因为儒家说的是世间法,佛说的是世出世间法。其实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修、齐、治、平,并不是食色性也。但是许多人,谈起吃喝玩乐,就捧出孔夫子为挡箭牌,若是谈‘四维八德&...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还有‘君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   我没有读什么书,也不会读书,但将记忆所及,略举数则,作为我们谈话的资料。可是儒家...

    知义法师

    初机学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020011542.html
  •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

    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  恒毓*  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院长  华梵大学 第七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3.09 )p473-479  华梵大学哲学系, [台湾 台北] ...佛教与儒家在心性修炼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差异问题,即:佛教的断惑证真之法与儒家的存理去欲之法在内容、作用方向和修炼结果上究竟有什么不同? 从理论上说,佛教的断惑证真与儒家的存理去欲存在不少类似之处。不过,...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746115.html
  • 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角度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谈论佛教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自然要提到儒学。儒家思想虽也浩翰广博,但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强调人本,二是注重入世,自孔子、孟子而明清之际儒者,概莫能外。  从思想内容看,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注重人。孔学的核心是“仁学”。所谓“仁”,从语源学的角度说,是二人的组合。《说文》曰:“仁,亲也,从人二”。孔子就是用“仁”来论述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说法...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4140765.html
  • 略论惠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发展之因果

    略论惠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发展之因果  谭世宝  最近十年来,笔者先后发表了如下一系列论文研究慧能开创的南禅宗佛教革命:1.《略论慧能所创南禅宗风的前因后果》。2.《略论慧能开创的南禅宗与净土教的...意义初探》。7.《韩愈与大颠关系及其成因新考》。现再着重从惠(慧)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和发展之因果来论述其对中国佛教的革命性伟大贡献。敬请方家指正。  一、惠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之原因直接结果  ...

    谭世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5565677.html
  • 伊斯兰、儒家和基督教文明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回应

    Katzenstein)在本届论坛上做了重要讲演和对话。本期“东海西海”栏目从伊斯兰、儒家和基督教文明的视角出发,编发三位学者的精彩报告。   本期嘉宾: 赛义德·侯赛因·纳瑟(美国乔治...杜维明给我看了他的一篇论文,给我很大的启发:伊斯兰和儒家文明之间的对话势在必行,这也是最近几十年的趋势。在19世纪,思想界总是热衷于把我们的文明和西方的文明相比较——印度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

    佚名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501894638.html
  • 普陀山观音生殖崇拜与儒家孝治思想的对话

      普陀山观音生殖崇拜与儒家孝治思想的对话   古风   普陀山观音生殖崇拜与儒家孝治思想的对话主要体现在孝道和子嗣观念等方面,它是通过不同于正统佛教领域的许多不同方式,诸如《二十四孝图》孝行故事的宣讲和“以莲喻女”莲花石刻的美术表达来进行的。极度膨胀了儒家孝治思想,补充了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印度观音生殖崇拜   观音生殖崇拜源于印度教神妃派(Snktism)。①公元一...

    古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3583196.html
  •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以牟宗三为例

    当代新儒家的佛学诠释──以牟宗三为例  叶海烟  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1998.12.26出版)  页25~37  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本文全文由华梵大学哲学系提供,特此致谢  ...新儒家如同宋明新儒家,对儒家与佛学之间的多向度的意义交涉,以及由此展开的理论分判,确实已作了兼顾文本诠释与哲学言说的探索工作,而其间应以牟宗三所从事的拣别、对比及概念性的演绎及辨证,最具有典范性的作用...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   作者:刘贵杰    提要   宋僧契嵩生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西元1072年),乃云门法嗣,专意于习禅著书,为...儒佛兼修、儒佛会通之志。本篇旨在论述契嵩生当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互融之世,藉佛法之观点以阐发儒学之精义,而未失其佛家之立场,文分六节:一、前言,二、法系传承,三、交友关系,四、思想背景,五、思想特色,复分...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1661493.html
  • 中国禅宗即心即佛与儒家心即理

    【提要】 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人都会知道,佛教禅宗很重视“即心即佛”,而儒家心学则主张“心即理”。作为心性论的一部分,二者在字面上很是相像,因此就难免被今人误解甚至混淆。对此,本文[2]无意论述他人的...心即理   作为心性论的一部分,即心即佛是佛教禅宗修炼的一大特色,而心即理则是儒家心学修炼的主要依据。据《五灯会元·鹅湖大义禅师》[3]记载,国师曰:“马大师以何法示徒?”曰:“即心即佛...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443485.html
  • 契嵩思想研究──佛教思想与儒家学说之交涉(1)

    儒家 学说互融之世,藉佛法之观点以阐发儒学之精义,而未失其 佛家之立场,文分六节:一、前言,二、法系传承,三、交 友关系,四、思想背景,五、思想特色,复分:... 自唐韩愈之后,辟佛之论不一而足。其时,儒家思想蓬 勃兴发,绵延不绝,及至宋,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已大肆 入侵中土,然值此异族扰攘、险象环生之际,深具民族精神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045918.html